鸿烈传

揭示中华文明历史本源

适逢甲辰龙年春节之际,我自去年十月下旬开始考察中国古代科技历史真相已近三月半,恰好有了大致成果。虽然尚有诸多细节和问题需要探究,但总体脉络已经清晰,总体框架基本稳定,可以分享出来,启发更多人深入发掘和研究,毕竟中国古代自春秋战国以降,2700 多年的科技历史究竟如何,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。 我将开始撰写系列文章,不知会撰写几篇,姑且以「郑和与几何」为名,此为第一篇 虽然我最早考察的是「几何原本」,但真正让我拉开被隐没的、令人赞叹不已的中国古代科技辉煌历史大幕的,却是与「大年初一」有关,所以,我将由此开始叙述。 「大年初一」对中国的古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。 管子(公元前770~公元前476
阅读全文 »

考科学之史,自当先明辨其理定其界,若理不明则无可考,界不明则无可格。 科学之理有两类: 一曰解释:其重于描述现象,因人而异,譬如经济学于通膨成因有数种解释,一曰货币超发一曰汇率贬值一曰大宗商品价格高企,不一而足,无统一之理,须视学派之别。 二曰原理:则重于理清机制,可于实践验证,其适广而可靠。如重学化学天文学等,甚至可用算学准确测算,与实际相较甚微矣。 解释之理乃伪科学或准科学,仅原理之理可称为真科学。 科学之理与其他思想相较有五大特征: 一曰格致定界:科学乃格致之学,辨其特征,察其属性,显其规律,廓其模式,予以定界,以何为始终,适用范围几何,取象比类以适同类之物。界之不存或诸界混
阅读全文 »

历史之堆叠有若地质之层积,新生层堆叠于中生层之上,中生层堆叠于初生层之上。历史虽错综复杂真伪交织,但堆叠之次序无可改变,可作考察之基准。次序颠倒或混乱必有疑。故考察某之历史,当先断定其所属时期或年代为宜,称此为断代。 断代之法有多种: 一曰 物理断代。即对其物理年代进行测定,如碳 14 法,此法虽准确度较高,但也极易被伪造,比如使用宋纸作宋代绘画之赝品,故此法仍需与他法并用; 二曰 文法断代。古籍原本原著失之若众,仅有近世手抄或刻本,似难分辨所属年代。幸而不同时期与年代之文法风格存有显著差别,如先秦时期之文法简古义奥,今世之文法则冗长浅义。今世之人极难模仿先秦文法之神韵,故文法断代往往神
阅读全文 »

「几何原本」原作写作的年代应该是在公元前 431年之前, 莒国 被楚国所灭之前,一位墨家的先哲所写 断代方法如下: 1. 利玛窦在 1607年刻印的 6 卷本中,写过一篇文章: 译几何原本引,此文中存在大量的非明朝时期,甚至先秦之后都很少使用的文法模式 经我考察,此文应该是他直接在原版的序上修改而成,可能是为了图方便,或者也是为了增强其学识,因此保留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,虽然也删除了一些,并新增了大量伪造历史的内容,但保留下来的这些信息足以用于断代使用了 2. 此文中,使用了大量的 xx 家的称谓,比如几何家、算法家、量法家、天文历家、律吕乐家、兵法家等等,这种称呼方式鲜见于秦朝统
阅读全文 »
0%